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财经

小学考试:60去超市花10块,找零多少?答案不是50,家长都看麻了

怪不得现在的孩子一个比一个犟,家长辅导个家庭作业都能进医院。看完这道小学数学题,是个人都要天旋地转。问: 奶奶有60元钱,去超市买了10元水果,收银员应该找奶奶多少钱?答:60-10=50 。没毛病吧?可是老师却在试卷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,并且留下一句评语:请认真思考再做!是不是有股撕卷子的冲动?别急!咱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的标准答案。首先,这压根就不是一道单纯的数学加减法。题面上有一个关键词:找。题外其实有一个已知条件:我国目前流通人民币的面值有1元、5元、10元、20元、50元、100元(纸币)以及1角、5角、1元(硬币)。在明确奶奶有60块钱的情况下(排除微信支付宝),她给收银员的可能是多张1元、5元合起来的10元,或者单张的10元、20元、50元纸币,你可以组合一下,比如:1、奶奶有一张50,一张10元。答:不用找零。2、奶奶有6张10元。答:不用找零。3、奶奶有12张5元纸币。答:不用找零。4、奶奶有60个1元硬币。答:不用找零。5、奶奶有3张20元纸币。答:找零10元。6、奶奶有一张50,一张10元,用50元纸币付账。答:找零40。这样的组合还可以继续下去,不过需要找零的面值可以确定只有20元和50元。也就是说最准确的答案是,收银员应该找奶奶0元、10元或40元。是不是感觉脑子要打结了?这还是小学数学吗?也太奇葩了吧。我只能说,没有最奇葩,只有更奇葩。02《中国日报》曾发布过一道难倒全球网友的数学题。题目来自四川南充市的一次五年级期末考试。“下面这道题是李奶奶给小林出的一道题。请你帮小林回答李奶奶:一艘船上有26只绵羊和10只山羊,船上船长几岁?”啥?绵羊,山羊,和船长有关系吗?更别提船长的年龄了。有人此时大概要骂出题人了。不过期末考场上的孩子,可管不了那么多,不会?硬着头皮也要做啊。别说,其中还真有不少神回答。“船上船长大于18岁,因为未成年人无法开货船。”这是个懂交规的,知识面很广嘛。“船是小林的,所以小林的岁数等于船长岁数。”这个推理,怎么说呢,就很奇怪…“船上船长36岁,因为船长很自恋,所以便把船上的羊的数量变为自己的年龄,而且小林你以后要自己认真回答问题,不要问别人,好了我编不下去了……”这是个脑洞大开的……也有不少老实孩子:“无法确定,绵羊与山羊的只数与船长的岁数没有关系,求不出来船长的年龄。”答案五花八门,咱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分。后来,不知是哪个人才,把这道题捅到了外网。可把一大帮外国友人愁坏了,看看都有哪些奇思妙想吧。“有没有可能山羊或者绵羊就是船长呢?绵羊的寿命大概在10-12岁,山羊的寿命在15-18岁,所以我猜15岁的山羊就是船长。如果说对山羊也有退休年龄限制,那在15岁的基础上再乘以个80%,正解是船长12岁……”“我认为,根据中国的十二生肖来看,题中的山羊和绵羊暗指船长所属的生肖,所以,船长年纪应该是26或者27岁。”“我认为是600岁!洪水暴发那年诺亚正好这么大,只有他的方舟会搭上这么多绵羊和山羊。”果然,老外都挺幽默啊。最后就连C也下场了,说啥“无解的数学谜让中国学生摸不着头脑。”BB摸不着头脑是真,那么到底有没有解呢?眼看事情一发不可收拾,出题方赶忙发出声明:“有调查表明,我国小学生普遍缺乏对数学问题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。鉴于此,在本期的小学期末试题中设计为一个知识考点。力求引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,打破思维定式,培养良好的质疑精神。”也就是说,这题的答案,就是质疑题目。好吧……一个字:绝!两个字:真绝!03其实,这些年,有不少奇葩数学题,在网上引发过热议。再举几个例子吧。请看题:一、乐器商店新进了9把小提琴,共花了3600元,售价合理的是?A. 498元/把B. 400把/元C. 498把/元D. 400元/把来源:上海某校三年级数学题(新民晚报)二、7个小朋友玩“老鹰捉小鸡”,已经捉到了3只小鸡。现在请问:还有多少只“小鸡”?来源:贵阳某校一年级数学题(新闻坊)三、1111=0;3388=4;1289=3;9090=4;2256=1;1868=?四、根据节奏,写出乘法算式:(来源:人民日报)A. 叮叮叮,叮叮叮B. 啊,啊,啊,啊C. 呜呜呜,呜呜呜D. 喵喵,喵喵,喵喵五、找规律填空:1,10,5,4,7,(),9,6。(来源:成都商报)A. 我B. 爱C. 数D. 学答案:一、A。售卖价格要高于进货价。二、3只。题目只涉及老鹰和小鸡两个关系,老鹰占据一个小朋友名额,答案应该是3。三、5。通过数圆圈得到正确的答案,1868中共有五个圆圈,所以答案为5。四、3×2、1×4、3×2、2×3。五、D。 这几个数字都是按照拼音第一声,第二声,第三声和第四声的顺序排列的,“学”是第二声......不看答案,你觉得自己能做对几道?反正有些题目,我这个文科生,是连看都没看懂。一大堆网友一边绞尽脑汁思考问题,一边调侃“若非上学上得早,否则自己小学都毕业不了”。04之前刷到过一个很火的视频。湖北,一位父亲,理工硕士。让他指导一年级的儿子完成数学习题,按说是手拿把掐吧。可笔在作业本上停了10分钟,急得直冒汗,愣是没找到头绪。儿子挺会心疼人,在一旁来了句:“爸爸,要不你看看答案吧。”说真的,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。老父亲直接搞破防,连说:“不看,不看。”咋回事?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,能难倒理工硕士?看看视频下的留言,天下父母苦小学数学久矣。什么时候数学,还是小学数学,会和“抠字眼”、“文字游戏”、“脑筋急转弯”……重叠在一起了?有人说,不对!这是在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尤其是奥数,那些题不难吗?不怪吗?借用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先生一段非常著名的演讲来回答吧:“我在清华大学,给研究生上数学。我的孙子,12岁,小学六年级,学奥数,他的数学题,有的我都做不出来。它不是数学,它是技巧,跟变戏法一样,一个文盲变戏法,可以骗过科学家。”我知道有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不让学生“读死书,死读书”,会变着法地给孩子们“出活题”。这样的初心也许是好的,一些奥数题,通过对学生创造力和逻辑能力的考查,也确实筛选出一些有天赋的学生。可不是每一个孩子,都是天才啊。最后,用《清华园日记》中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结尾吧:“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——妈的,这些混蛋教授,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,还整天考,不是你考,就是我考,考他娘的什么东西?”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